《市场营销观念的50年变迁》
2009-08-28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 :2008-08-06 点击次数 :2479
茶叶的功效
茶叶一身都是宝 ,除了用作饮料 ,还有多方面的用途和奇特的功效 ,就连茶渣也有多方面的用途 :用作肥料 ,种出来的花更鲜美 ;可以护发 ,可作清洁济 ,有消毒 、去油垢的功效 ;用来洗黑色衣服 ,可令它回复光彩 ,永不褪色 。因此为人所推崇 ,备受人们青睐 。
一 、天然饮料 茶叶与咖啡 、可乐为世界三大饮料 。茶叶历史悠久 ,经久不衰 ,除了能提神益思 、消闷除烦 、消除疲劳 、生津止渴外 ,据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发现 ,茶叶这小小叶片中 ,含有氨基酸 、蛋白质 、芳香油 、维生素A 、B 、C 、D 、E 、K 、P以及微量元素铜 、锌 、硒 、钙 、锰 、铁 、氟等几百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 ,与咖啡 、可乐相比 ,茶叶价廉物美 ,而且香气浓郁 ,醇美甘爽,沁人心脾 ,被誉为“茶类之香槟酒” 。可以预言 ,茶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饮料的霸主 ,最受人们的欢迎 。
二 、会友陶情 作为一种交际方式 ,饮茶能创设欢洽的气氛 ,沟通人们的关系 ,促进彼此间的了解 ,增进双方的感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 ,物质生活的改善 ,生活节奏的加快 ,审美能力的提高 ,高雅的交际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饮茶——给人一种情操的陶冶 ,使人进入恬淡宁静的境界 。特别是乌龙茶中的极品铁观音 ,具有一种独特的天真纯朴的南香和甘醇清雅的韵味 。一品口感滑爽 ,甘鲜醇正 ;二品舌尖生津 ,喉底回甘 ;三品沁人心脾 ,韵味无穷 ,使人感到雅兴悠远 ,意趣盎然 ,似乎远离尘嚣 ,尽除尘扰 。正是如此 ,乌龙茶才走进了竹楼小房 ,木屋陋室 ,也走进了雅室精舍 ,大厦高楼 。
三 、美容保健 茶叶 ,利水利湿 ,降火明目 ,消痰化食 ,清热解毒 ,杀菌消炎 ,还能去腻减肥 ,促进新陈代谢 ,抗衰老 ,抗血脂 ,防癌抗癌 ,在美容保健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
1 、美容 、抗衰老 拥有健美的身材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 。茶叶含有生物碱(*** 、茶碱) 、儿茶多酚类和酯多类糖等主要成分 ,能兴奋神经中枢 、强心 、调节酸碱平衡 、加快血液循环 、降低血脂 、防紫外线及微量放射伤害 、消炎杀菌 、增强免疫功能 、消除和抑制人体脂肪的形成 、去腻减肥 ,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完美的身材 。1983年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抗衰老试验表明 ,乌龙茶能使肝脏内脂质过氧化明显减少 ,具有与维生素E一样的抗衰老功效 。在每日服足量维生素E的情况下 ,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持较高水平 ,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 ,增强人体抗衰老能力 。
2 、抗血脂 、防治心血管病 1981年 ,日本和洋女子大学宫川丰美和川村一男教授曾就乌龙茶对动物脂肪代谢的影响进行试验 ,证明了乌龙茶能显著抑制血中胆固醇及中性脂肪的增加 。
1983年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观察了一组血中胆固醇的病人 ,在停止使用各种降脂药物的情况下 ,每天上午两次饮用乌龙茶 ,连续2—3周后 ,病人血中胆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试验表明 ,乌龙茶有防止和减轻血中脂质在主动脉膜内沉着 、抗动脉粥状硬化作用 ,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增加血液流动性 ,改善微循环 ,对于防止血管病变 、血管内血栓形成以及中医的“瘀血症”均有积极意义 。
3 、防癌抗癌 茶叶能防癌抗癌 ,这是咖啡 、可乐等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 。1989年6月15日《健康报》报道 :不久前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毒理与化学研究室副研究员韩驰和她的助手徐勇进行茶叶在动物体内的抑癌试验 ,发现茶叶可全部阻断致癌物甲基卡基亚硝胶在体内内源性的形成 。经研究还发现 ,茶多酚可有效阻断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合成 ,茶黄素有抗氧化和抗突变作用 ,对癌症发生起重要作用 ;茶中硒 、锌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与预防癌症极有关 ;茶中维生素C 、E及胡萝卜素清氧自由基效果显著 ,大大减少癌症的产生 。调查证实 ,许多盛产茶叶和有良好的饮茶习惯的地区 ,癌症发病率远远低于其它地区 。这也是茶能防癌抗癌的最好例证 。
四 、膳食佐料 由于茶叶香气浓郁 、滋味醇美 ,近来 ,茶叶的肴用价值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茶肴品种层出不穷 ,不断创新 。以茶叶特别是铁观音为佐料的食品 ,色泽金黄清亮 ,味道甘爽 ,香气浓郁 ,别具风味 。如广东人以激鸡为原料 ,加入乌龙茶 ,经过熏制 ,色泽枣红 ,表面光滑 ,肉嫩味美 ;以铁观音炖鸡 ,加入葱 、姜丝 、糖等 ,色 、香 、味俱佳 ,回味无穷 。
1985年10月 ,王泽农(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安徽农学院教授)访问安溪时 ,赋诗一首 ,对安溪乌龙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 :“安溪芳茗铁观音,益寿延年六根清 。新选名茶黄金桂 ,堪称妙药保丹心 。久服千朝姿容美 ,能疗百病体态轻 。茶叶青劝说不尽 ,闽南风味故人亲 。”